辑集城市文明的“页码”
——市城建档案馆创成省示范城建档案馆纪实
记者 陆军
通讯员 刘晓东 黄剑锋
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,每座城市有每座城市生长的肌理。城建档案,留存城市建设记忆的“底片”,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。每一份城建档案都是书写城市文明的“页码”,垒实城市文化大厦底座的“砖瓦”。
东台,依海而生、向海而兴,是一座神奇生长的城市,县域面积全省最大,是苏北唯一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县级市。城市规划区面积128平方公里,主城区、经济开发区、高新区、西溪景区协调并进,弶港城市副中心建设蓄势待发,新型镇村星罗棋布、百花争艳。依托这座有着千年底蕴、人文彬盛而又日新月异、生机勃勃的城市“母本”,东台城建档案人秉承存史修志的传统精神,同时兼具信息时代的数据视野,博征勤编,广涉百业,馈达万户,将一座座城建档案馆、室打造成承载历史的“宝箱”、传播文明的窗口,以特有的纸香墨韵晕染着这座城市的成长“履历”。
探寻水绿东台的魅力密码,破解城乡风情的地域底板,城建档案是最好的索引和读本。
标杆引领。市城建档案馆始建于1984年,是我市城建档案基地和对外服务的窗口。历经近40年的励精图治、砥砺奋进,谱写了一曲服务城市建设、服务经济发展、服务人民群众的“兰台新歌”。作为业内同级城建档案管理的标杆示范,市城建档案馆狠抓工作争先创优、主抓档案收集整理、重抓档案利用服务、紧抓城乡同步推进、常抓档案对外宣传,整体工作在盐城站排头、全省有位置,先后四次被省住建厅表彰为“全省城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”,连续七年被授予“东台市文明单位”称号。近年来,在馆藏条件等硬件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,全馆上下着力在提高入档案卷资料的质与量上下足功夫。对作为归档主体的工程档案,会同建设、施工和质监站等职能科室、单位,实行与工程进度一体管理,同步验收,竣工移交,从源头上把控档案资料一份不漏、应收尽收;案卷质量不缺损、无差错。
同时坚持把“盘子”做大,把平台做宽。档案收集内容从原来主要以工业、民用建筑为主体扩展到基本涵盖市政工程类、公用设施类、地下管网类、声像类等18大类,106个属类、120个小类。收集范围从市区单一途径扩展到各乡镇(场)、经济开发区、沿海经济区等本市全域。
经历年积淀,现馆藏各类城建档案6万多卷,航测地形图10万多幅,现有馆库面积2380平方米,档案专用密集架600立方米,2014年跻身江苏省特级城建档案馆。
城乡共美。东台市域广阔,镇域经济蓬勃发展,新型镇村各具特色,中国特色小镇、历史文化名镇、省市美丽乡村、特色田园乡村争妍斗艳、各领风骚,为厚植城建档案提供了丰富的“养分”。将城建档案文化的支脉向下延伸,实行村镇建设档案管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,全市用三年时间,推进14个镇的村镇档案提档升级、达标创建。市住建局与各镇签订《创建责任书》,严格经费、人员、库房三落实,市城建档案馆提供业务指导,加强技能培训,使村镇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同步走上规范化、制度化、现代化轨道。
走进各镇的村镇建设档案室,库房宽敞明亮,密集架整齐排列,档案整理条理分明,窗口服务文明规范,配套设备一应俱全,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。2016年3月18日,省住建厅组织13个省辖市的城建档案馆馆长亲临观摩。
到“十三五”末,全市村镇档案库房、办公用房、技术用房、对外服务用房累计达1926.5平方米,拥有档案密集架109列,室藏各类案卷26万多卷,排架长度达900多米。全市14个建制镇全部通过省级标准村镇建设档案室创建验收,省住建厅先后两次在我市召开现场观摩会,《中国建设报》《中国档案报》重点报道我市的经验做法。
科技赋能。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城建档案掌握着大到道路桥梁、小到房屋住宅设计、结构的“密码”,不但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转、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作用凸显,而且在老旧小区改造、房屋装饰装修、房屋征收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或缺,成为了群众手边的“活字典”。
给城建档案插上数字化翅膀,给管理应用装上“最强大脑”,让大量馆藏信息资源更加快捷、方便地服务千家万户。市城建档案馆先后投入100多万元,开发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,实现档案业务计算机管理。新安装档案库房环境安保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,配备视频监控、自动报警和灭火、温湿度测量与调控、防有害生物设施设备。新购置工程复印机、存储服务器、高速扫描仪等一批信息化、数字化设备,推动纸质、人工为主的城建档案管理手段向电子化、数字化的跃迁。
辑录历史、传承文明是一项永恒的事业。东台城建档案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积极投身“制胜新赛道,勇当排头兵”的火热实践,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追求,坚持服务立馆、科技强馆、特色名馆、和谐兴馆,在成功摘取江苏省业内最高等级——省示范城建档案馆“金字招牌”的基础上,勤耕不辍、守正创新,聚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城建档案基地和对外服务窗口,不断在城建档案事业发展上书写华彩篇章。
|